节目预告:这是一个发生在五十年前的故事,这是一个至今都鲜为人知的故事。为了加强民族团结,为了保卫领土完整,他们突破了空中禁区,他们征服了死亡航线,他们驾驶着祖国的飞机飞行在世界屋脊上。一部再现1956年中国航空兵开辟北京到拉萨航空线全程的四集历史纪录片《飞越“死亡线”》隆重推出,敬请关注。
本集导视:进入日月山飞机开始漏雨,西风带大逆风又阻挡了飞机前进的速度,强烈的气流导致飞机剧烈颠簸,所有人都在呕吐,第一次试航拉萨能否成功,在四千多公尺的高原,飞机能否安全降落,军事纪实正在(下期)(本期)播出——《飞越死亡线》。
[解说]1956年5月16日,空军突然下达命令,要求试航小组在5月25日到30日之间到拉萨着陆。当时空军制定了两套飞行方案以供选择,一个是一架飞机先去探测情况,安全着陆后,后两架飞机再去,另一个方案就是三架飞机一起去。
因为知道(试航)的艰巨性,困难性,所以我们准备了三架飞机,最后也下的决心,第一架如果失败第二架起飞,第二架失败了,第三架一定要试验成功。
[解说]因为考虑到第一架飞机去拉萨着陆的危险性,除了飞行员、领航员等一些必要的机组成员,飞机上乘坐的人越少越好,可是就在飞机出发的前夜,为了争坐第一架飞机去拉萨着陆,新闻记者之间起了争端。
就在试飞之前,争坐第一架是记者的需要,但是军报记者也是上,八一电影制片厂也要上,但是就不让我上,当时我就提出我的要求,我说我们是国家通讯社,要向全世界发消息,我来就是要报第一架的,如果第二架、第三架就失去这个新闻意义了,我就要快就要准要新,新华社记者必须要坐这架飞机,后来他们做不了这个主,说军队记者牺牲了好象他们责任好说,新华社记者如果摔了,他们好象责任不好负担。
中央新华社的,八一制片厂的,空军的这个是文化部的,还有一个赵耀同志,像这样的话就是这些人都上飞机是不可能的。
[解说]通过向上级申请,最后决定新华社的钱嗣杰上了第一架飞机。第一架飞机去拉萨第一次着陆,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,是一个生与死的课题,可以说此去是生死未卜。在这样高的高原上着陆,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,飞机能否安全降落当雄机场,任何人心里都没有底。但是为了鼓舞士气,出发前他们进行了宣誓。
出发前等于宣誓一样,大家都非常有信心,一定要飞行成功,所以我是用一定能拍到好照片,一定能拍到飞机降落,一定能拍到西藏人民热烈欢迎,所以我信心也很足。 023313
[解说]1956年5月 26日,早上6时,天刚蒙蒙亮,全体试航组成员就来到了西宁机场,韩琳师长带领大家分析天气情况,每个人都很紧张,不知道此行大家能否再见面。所有人的心里都在默默地祈祷,但愿今天天气晴朗,让他们可以顺利通航。负责地勤小组的成员开始给飞机除冰,加油,为飞机起飞做好准备。
从西宁起飞一进入日月山就下大雨,雨水从飞机上下来以后,就从飞机窗户上就渗过来了,渗出来了,都漏雨就这个飞机。
这个(高原)气侯不稳,也可能有风暴,也可能有雷雨,这很难说,它一年四季变化无常。023620
[解说]由于空中气流起伏不定,飞机颠簸很厉害,可是为了记录下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,他们依靠着简陋得无法再简陋的保护措施,抓紧时间拍摄空中镜头。
把我一条腿要拴在椅子上,椅子腿上,还有一个人要坐在我腰上,因为颠簸厉害,连机器连人都可以颠出去。因为这是运输机,它是可以开舱门的。所以这个在这中间拍这个地形地貌的时候确实很危险。023433
[解说]飞机已经飞到七八千米的高度,但是从飞机往下看雪山就在眼前。飞机一会儿在山尖上面飞行,一会儿又在山谷间穿行。这时高空的氧气已经很稀薄了,飞机上的每一个人都要靠飞机上面配带的氧气来维持呼吸。
可以这么说,上刀山,下火海,那都是刀山,但是它是一个接一个,一个接一个,而且是这么一片都是这个,和竹笋一样,它的那个山尖,飞机离它山尖都是(很近了)慢慢慢慢跑5-005807
你戴着氧气罩,你就看不见取景框,就端起来看不见取景框,那怎么办呢,必须把氧气罩摘了,完了你才能看见取景框,才能拍摄。可你摘了你就不能吸氧了怎么办呢?是不是,尤其是换角度的时候,你在这边拍完了,换个角度,先把这个氧气管子先搂过来,然后胳膊在这,我把氧气罩摘了,再拍摄,那我们拍摄当中没有氧气怎么办呢,完后有一个机械师拿着管子往我脸上冲氧,就这样,几乎每拍一个镜头是这样的。
思想好象没什么负担,怕有什么危险,就想着先工作,眼睛不够看的,要看外面的山脉,雪山,这个我们的飞机简直起飞以后就是在我的概念就是在山沟里来回转,看雪山就在两边。
[解说]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,他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,每个人还肩负一个特殊的任务,这又一个什么样的任务呢?
这个面罩漏气,漏氧气,然后我们上飞机的时候就有人告诉我们,说你们看谁闭眼睛闭时间长了,就拽一拽,别因为缺氧再昏过去,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任务,都去拽一拽,所以谁要一闭眼睛,这个人就去拽拽他,来回拽。
过了黄河沿以后往西飞,我自己从感觉里边这个飞机不往前走,怎么能这么慢,所以我就问这个领航员史济和,我说怎么一回事,飞机不往前走,这怎么回事?他告诉我碰到了西风带大逆风。
[解说]西风带又叫暴风圈,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从西向东刮的大风,风速很大。而韩师长的飞机是由东向西航行,这必然就大大影响了飞机前进的速度。
5月26号那一天逆风又特别大,所以当时我说看看地速是多少,所谓地速就是飞机对地面,地面跑了多远,我记得当时他告诉我,速度已经很小,就是说只有一百一十公里。哎呀,我说这样的话,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到拉萨,才能到当雄。
[解说]没有别的办法,飞机只能是低速向前行驶,期望尽快飞到下一个转弯点,不再逆风飞行,飞行速度就会加快。由于受逆风的影响,再加上山间上升下降气流不平稳,飞机开始剧烈颠簸。
遇到上升气流时,坐着飞机呜呜好象就上去了,遇到下沉气流时,好象哗哗就像坐电梯就停住了,这个颠簸是非常厉害。
碰到激烈的颠簸,一个机务工作的同志在后舱,居然可以在地板上咚的一下子把他弄起来碰到上面的铝皮,摔到下边,而且摔破了好几个地方。
我就吐开了,哇哇吐开了,吐开了以后,我那个飞行员就跟我说,他一看我们吐的很厉害,都吐胆汁了,完了以后他说他把他们飞行员那个巧克力,一包一包巧克力全都给我们送过来了,说你们吐了也得吃,这个胃里不能空了,空了容易把胃吐坏了,你们赶快吃,我们是一边吃着巧克力,一边哇哇吐。
[解说]一路上他们互相监督,互相照顾,其中飞行员和领航员所肩负的任务是最重的,他们除了克服高空反应给身体带来的不适,还要保证飞机飞行的安全,因为整个机组人员的命运就握在他们的手中。他们丝毫不敢懈怠,双目紧盯前方,寻找航线,还要时刻躲避气流的冲击,以减轻飞机的剧烈颠簸。
整个(飞机)就等于在山沟里转一样,一会忽高忽低的。所以这个从这一点也看了,的确是我们飞机驾驶员的技术非常高超。023941
飞行员有时候跟我们开玩笑,是吧,他说怎么样,害怕不害怕,我说害怕,说实在的是害怕,飞机一颠簸是害怕,我说害怕有什么用,已经上来了,也不能再跳下去呀,就跟他讲,我说反正就这样了,就交给你们了,你们看怎么样就怎么样。012143
巴颜克拉山上面和唐古拉山上面中间都有很大的一个湖泊,那个水很清,映着蓝天白云,映在水面了上,我们拍除了拍底下的群山以外,然后我还拍自己的飞机,因为我们的飞机在湖面上。
快到当雄机场的时候,这个时候已经看到地面的东西了,牛羊,人群,这个时候飞行员和我一样,大家都非常激动,非常高兴,但是这个高兴还没落地呢,真正两轮子落地那才算成功,所以我们又从当雄机场又绕了一圈,绕了一圈然后,觉得很有把握了,所以就朝着跑道跑去了。023755
到达当雄机场的上空,我们高度是5500公尺,通过机场下降到5000公尺,然后飞一个倒八字倒回来,沿着南边的这个山,尽量把它靠近,弯到弯里边,争取早一点对正跑道,弯过来再弯过去,这样子才能够对正跑道。6-02:02:00
隔断:进入日月山飞机开始漏雨,西风带大逆风又阻挡了飞机前进的速度,强烈的气流导致飞机剧烈颠簸,所有人都在呕吐,第一次试航拉萨能否成功,在四千多公尺的高原,飞机能否安全降落,军事纪实正在播出《飞越死亡线》
[解说]飞机下降到一定的高度,准备降落了,能否成功降落,此时完全要靠飞行员的目测和操作技术了。
这个距离我们平常在内地的话是二百公尺就可以,那么在高原呢最少要六百公尺,那六百公尺完全靠你目测的。6-02:03:20
[解说]对于高原的降落,韩林师长已经在玉树机场反复试验了无数次,但是玉树机场毕竟是三千七百多公尺,而当雄机场是四千二百三十公尺,相比来说,还是有一定差距的。再加上当雄机场不是柏油铺成的跑道,其实就是一块平地,上面的沙土、石子是不可避免的。
在四川新津住的时候,由于跑道没有及时维修,螺旋桨被石子打出了缺口,最严重的一架飞机它可以在十公分的距离上打开一个大缺(口),这架飞机执行飞云南任务的时候,往回飞的时候,在中途这十公分的螺旋桨飞没了。飞机发生了事故,机长还受了伤。
[解说]由于有前车之鉴,韩师长这次降落心里十分紧张,手心开始出汗了,十几双眼睛都在盯着他,生死攸关的时刻终于到来了,几颗悬着的心也好像要从嗓子眼儿跳出来。
跑道不平,我说这个话就是它振动得非常厉害,它飞机跳啊跳啊,有的时候跳起来了,又嘭摔下去了,成了这么个情况。因为是上下跳,它左右还晃呢,这个轮子和那个轮子有时候接地不一样,当然它就要晃了,所以这样就是蹦啊蹦啊蹦,带着人也晃啊晃啊,一直跑了70秒钟飞机才逐渐停下来。
[解说]1956年5月26日九点二十三分,飞机平稳降落拉萨当雄机场。整个当雄机场沸腾了,藏族同胞们向潮水一样向飞机涌了过来,争相给飞机洒青稞酒,披哈达。
拉偏拉得比较适当,掌握的油门比较灵活,所以我们落地整整是落在T字布,那一次在我历史上很有意义。
在机场落地以后,当时我一心都是这么个问题,起飞。因为在飞行过程里边,在飞机上想的是落地和起飞,现在就是一个起飞,
[解说]飞机能否在这么高的高原机场起飞,这是航空史上从来没有遇到的课题。韩师长丝毫不敢懈怠,就在飞机下面万民欢腾,等待见一见他们心中的英雄的时候,韩林师长没有敢下飞机,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,就是让飞机在高原起飞。
整个试航的领导同志都在等着着陆成功的消息,而在我们离开北京之前,他就嘱咐我们,他说你到了拉萨之后,着陆了还不能够算是马上试验成功,你还必须再飞一个起落,能够证明你的飞机不但降落,而且还能够起飞,这个时候你发电报回来,我们就向全国汇报试航成功了。
在4000公尺以上你再复飞的话,必须立即推上二级增压,而这个时候推上二级增压,我们在研究中认为这是很危险的。因为发动机马力变化得太突然,转数2400,额定功率2400,我们下滑的过程也不过2200,2100。在这种情况下要做这个变化的话,很可能二次增压在目测方面出现问题,造成复飞的失败,6-020940
[解说]机械师在小心的检查飞机,因为飞机飞行了几个小时,油量已经不多,还要检查飞机在落地当中,螺旋桨有没有被地上的石子打坏。大概四十多分钟后,飞机缓缓地离开了停机坪。
把它二次增压加上,发动机转数增加到了接近2500转,松刹车,起飞滑跑,滑跑了50秒左右,飞机慢慢离地。022305
我们又来一个起飞,又起飞降落,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飞机又跑到拉萨上空,又转了两圈,又回来,又来一个起落。
9:23分在那落地的,第一个落地,第二个落地10:23分,在一个钟头以内完成了落地再起飞。022505
[解说]飞机再一次稳稳的降落在当雄机场,为北京拉萨航空线的开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。这一次韩林师长不再拒绝藏族人民的热情,尽情享受这次艰难飞行带来的荣誉。
[解说]1956年5月29日,陈毅副总理在拉萨接见了试航小组组长韩琳。当时在场的有中央政府驻西藏代表张经武和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。
除了鼓励我们的话以外,他想着就是坐这个飞机回去,6-025805他当时还征求我们意见说可不可以,我说一定可以,就这样。9-012900
[解说]1956年6月4日,陈毅副总理带领的中央代表团,成为北京——拉萨航线开通以后的第一批乘客,从拉萨乘飞机返回北京。
[字幕]值得一提的是,在中国空军的正确领导下,以韩琳师长为首的试航机组,在此次开辟北京——拉萨航线的任务中,无一人员伤亡,实现了国家领空无死角的愿望,填补了我国高原飞行资料方面的空白,更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一项新的记录。
[解说]自从接到命令到试航拉萨成功,试航小组只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,比预期时间提前了三个月,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。至此,北京——拉萨航线的试航、通航任务圆满完成!!!
伊尔12飞机5116号:正驾驶韩琳,副驾驶邵顺光,领航员史济和,通信员黎鹏举,机械长席胜荣、机械师张忠淦,地勤机械员沈鸿锟、张安昌、刘鸿春、贺福新。
伊尔12飞机5118号:正驾驶韩兴华,副驾驶刘长祥,领航员金茂圻、(沈翼德),通信员王煜材,机械师汪德宏、文候伟,地勤机械员吉凤亭、杨进忠、陈树森,万济仁。
伊尔12飞机5105号:正驾驶韩占军、副驾驶卢庆仪、领航员万先廑、通信员冯国义、机械长韩允华、陈国才,地勤机务主任芦振华、袁鸣歧,无线电师杨文元,仪表员丁有春,电气员李晓徵。
【推荐阅读:】2108新标准计算机架|同步器|分割器|DNF地下城与勇士设备知多少